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始终坚持以城市精细化管理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同频共振”,用“绣花功夫”描绘“民族团结‘同心圆’”,推动城市品质稳步提升,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持续贡献城管力量。
一、 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提升创建工作“力度”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论述,部署全局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习近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深刻理解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重要意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内容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三会一课”学习任务中,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学习,强化理论武装,持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积极践行云南省“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工作部署,以党建促创建,深学细悟强化宣传,不断增强干部职工“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意识,让党的民族政策深植心中,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理念深入人心。
二、 营造浓厚氛围,不断巩固创建工作“热度”
在城市背街小巷的提升改造中,支持各县(区)市城市管理部门与所在地县区、街道、社区共同挖掘计划改造街道历史、背景、文化、风俗,嵌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安宁市改造的县街街道刺史巷(滇剧巷)、西山区改造的永宁巷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区、样板街区,成为各族群众网红打卡地。重要节假日期间,在机场路沿线、主要城市干道、街道(乡镇)主要地段,在路灯杆上悬挂国旗、中国结、红灯笼,营造浓厚民族节目氛围。支持相关部门建设民族团结雕塑、民族团结小品、民族团结广场。呈贡区碧潭社区打造的民族团结广场成为社区各族群众开展活动的主阵地。因地制宜,与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道(乡镇)、社区(村)共同设置民族团结进步橱窗、宣传栏、公开公示栏,展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和共同发展成果。
三、 擦亮绿美名片,不断拓宽创建工作“幅度”
全面贯彻市委“绿美春城”建设部署,擦亮绿美春城名片,坚持“标准化”考核,让城市更干净、更靓丽,让各族群众共享宜居宜业环境。一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昆明市环境卫生作业规范及质量标准》,实行道路路面“以克论净、深度保洁”质量标准,主城区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作业率达80%以上,重要道路达 90%以上,其他县(市)区机械化清扫率达 65%以上。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长效机制,全市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2.53%。二是实施夜市经营环境整治。按照“违规夜市”严格执法、“规划夜市”规范管理两个板块,从宣传发动、整治重点、规范管理、有效提升、隐患排查 5 个方面系统开展夜市治理,从5月启动以来,累计清理取缔违规夜市9850余起,纠正规划夜市违规行为7190起,主城区夜市整治成效明显,整治现场基本实现干净、有序、清洁、卫生。三是开展城市街道“清爽行动”。根据“一补一复治六乱”的总体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占乱摆、乱拉乱接、乱贴乱画整治工作。督促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全面推进城市街道绿化美化和市容环境靓化,累计整治六乱问题 8.8 万余起。四是认真落实“721”执法要求,坚持文明执法、包容执法,切实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共同打造包容、和谐、团结、一家亲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 坚持共治共享,不断加大创建工作“速度”
坚持用心为民精细管理城市,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让全市各族群众共享城市治理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一是全方位提升城市照明管理工作水平。注重加强高位统筹,深化组织协调,践行一线工作法,实施优先保亮、容缺管养机制,健全完善管理规定从建设、验收、移交、管理、维护等环节,持续跟踪检查,长效解决“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道路354条,惠及人口约40万,为各族群众夜间出行提供安全舒适的照明环境,激活部分夜经济场所,增加就业岗位,扩展群众生活圈。二是优化商业活动场所服务管理弹性措施。联合市级其他部门,及时开展调研和意见征求,对优化商业活动场所服务管理弹性措施进行修改完善,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空置用地临时利用的通知》,调整弹性措施有效期和延续条款,补足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短板,解决部分商户经营场所不足困境,满足部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日常需求,提高市民群众生活便利性,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发展基础。三是深入推进市容环境提升。按照“分层级打造、分时段推进”的原则,打造“特色风貌街区”、“严格管理街区”、“秩序提升街区”81个。把具有历史记忆、文化传承、独特景观,能够形成文化、商业、生活、景观兼具的城市街区,打造成“特色风貌街区”;把具有示范带动、秩序良好、功能相对完善的城市街区,通过精细打磨、深化管理机制,打造成“严格管理街区”;把短板问题突出、投诉较多、治理反复的城市街区,打造成“秩序提升街区”。主城各区13个“特色风貌街区”已初步形成规模,有的已成为各族群众创业发展、休闲娱乐打卡首选,指导度假区正紧锣密鼓打造的“云南民族村昆明故城特色风貌”街区,将于12月呈现给各族群众。14个严格管理街区网格案件发生率持续下降,下降比例均在 20%以上,总体整治提升工作保持良好。54 个秩序提升街区合计整治六乱问题5.12万余起,六乱问题整治均呈下降趋势,有28个片区整治成效显著。市城市管理局通过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满足各族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让各族群众在共建共治共融共享中享受发展红利,进一步增强认同感、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