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城市管理局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城市管理工作滚石上山、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市城市管理局将更加积极主动作为,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一)纵深推进党的建设,切实巩固总体安全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巩固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大力推进党员干部培训,健全青年委员会,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二是打造示范标杆,发挥引领作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推进基层党组织创建“四强党支部”、“模范机关”。全面统筹党建工作,强化示范带动,培育先进典型。持续开展定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工会建设,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三是全面管党治党,从严正风肃纪。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树牢选人用人导向,严管厚爱干部职工。严格监督执纪,维护清正风气。四是夯实工作基础,守住安全底线。坚定维护政治安全,抓实意识形态工作,防范化解风险和挑战。完善管理领域重大安全风险基础信息、责任分工、防控措施、应急处置“四张清单”,动态梳理更新风险点,排查整治事故隐患。加强城市管理公共关系建设,通过普法宣传、工作报道、“城市管理进社区”等措施,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畅通投诉渠道,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监控和应对处置舆情。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一体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平安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密等各项工作。
(二)强化城管体制建设,增强依法行政保障
推进系列规范性文件制定,大力宣传贯彻《昆明市照明管理规定》,认真修订完善《昆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技术指引(试行)》,加快制定出台《昆明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昆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昆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法治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动态调整本部门行政许可事项要素,精减办事材料,压缩办事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格落实法制审核制度,及时对重大执法案件开展合法性审核。
(三)补齐环卫短板弱项,建设干净整洁家园
保障重点环卫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呈贡二期、东川厂、禄劝厂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持续跟进整改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省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问题,加强督导跟踪问效,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按期销号。加强餐厨垃圾处理体系能力建设,积极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推动现有餐厨垃圾收处降本增效。推进昆明市西郊有机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探索建构餐厨垃圾新的收运处理管理模式。总结推广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党建引领“2+2”试点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提升垃圾分类质效。持续保障环卫工人权益,督促指导各县(市)区严格贯彻落实《昆明市进一步保障环卫工人合法权益意见》。
(四)加强道桥围挡管理,维护良好市容秩序
理顺市、区两级道路桥梁(隧道)管理养护机制,严格督导和考核服务企业,抓好市级统一管养重点道路的日常管理及维修维护,不断提升道路管养专业化水平。严格开展主城区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安全检测,及时整治消除病害问题。完善围挡管理工作机制,围绕减总量(存量加增量)、减占比(占用道路)、增品质(美化优化)的目标,明确占用城市道路挖掘和围挡设置各行业部门职责,细化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围挡设置标准和巡查考评办法等内容,建立健全“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机制实施全周期动态监管。推动缩减城市道路开挖频次,缩短开挖占用时长。实行分类、分时、分区管控,提高围挡设置类型及面层装饰标准,提升围挡美观性、牢固性和安全性。
(五)强化照明设施建管,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实行能源费用托管,推动城市照明设施技术迭代升级。实施主城区城市照明设施节能改造及综合管养项目,完成第一批次主城区城市照明节能改造,经评估达标后,推进第二批次节能改造,实现城市照明效果提质、政府节约财政支出、托管企业增加收益的共赢局面。健全分类管理巡查机制,对已纳入统管和未纳入统管路灯设施实行分类定期巡查。同步划分责任区域,分片包干,对巡查发现问题按周调度,及时处理路灯设施问题。优化城市景观照明设施“三同时”“四同步”工作流程,制定景观照明设施移交管养措施办法,加强市级统管、区级监管,提升城市景观照明调度管理力度。结合硬件设施条件,开展景观照明个性化设计,展示昆明城市形象特色。
(六)精细管理市容市貌,彰显城市风貌特色
重点实施大翠湖历史人文旅游圈、联盟路特色风貌街区、官渡古镇特色风貌街区、滇池时代云品体验街区、斗南鲜花童话文旅城特色风貌街区、科泰路和科高路特色风貌街区、神犁文创园特色风貌街区、云南民族村昆明故城特色风貌街区综合建设提升项目,持续整治提升81个重点片区。开展临时性商业活动弹性管理服务,规范清理占道经营行为,分类施策引导打造区域特色夜市。加强新运营周期主城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通过增设视频监控、蓝牙道钉等设备,完善平台监管功能等措施升级共享单车智慧管理平台,同步推动统一车牌管理,加强全面考核。建设红、蓝、绿分级网格监管智能化系统,实行分级投放运营机制。优化调整禁停区域,构建停放点位数据库,消除运营商间信息壁垒。搭建一码通乘系统,深度融合“三网”,建立地铁、公交、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联乘惠民体系,助推公交、地铁客流增长,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
(七)科学管理广告招牌,盘活城市公共资源
严格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管理,完善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管理技术指引。健全完善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审批、隐患排查、问题整治、运营管理等工作流程,强化体系监管。引入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定期安检、保险制度,推广安全检测试点工作经验,解决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隐患排查手段薄弱问题。实施户外广告特许经营项目,推动昆明市主城区户外广告特许经营项目落地见效,充分盘活城市公共区域、公共设施、公共空间资源,强化城市公共空间管理。
(八)加大整治临违建筑,妥善处置建筑垃圾
按照“消除存量、严控新增”总体要求,聚集高速公路、铁路沿线两侧,滇池周边、入滇河道两侧,城乡租地建设的厂房、仓库、市场等临违建筑,住宅小区、城中村私搭乱建以及影响消防安全等违法建设,加大临违建筑整治工作。尽快编制出台《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等文件,加强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查处违法运输处置建筑垃圾行为,积极推进建筑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九)落实执法体制改革,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持续开展专项和综合类执法队伍培训,将提升执法质量三年行动与深化巩固“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活动成果有机结合,深入推进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理顺市、县(市)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力量协调联动机制。深入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实践探索新时代城市管理“枫桥经验”。畅通三级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信息沟通交流渠道,合力构建应对舆情的有效处置机制。加强综合行政执法,提级查办一批省、市重点交办督办案件,破解城市道路占用挖掘与围挡施工、分类处置等行业领域难点问题。